时间: 2025-05-01 05:0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4:39
词汇“凌波曲”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富有诗意的词汇,它通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古典诗词和音乐领域。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凌波曲”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凌波曲”字面意思是指在水面上轻盈行走时所奏的曲子。其中,“凌波”意味着在水面上行走,形容轻盈飘逸;“曲”则指音乐作品,旋律。因此,“凌波曲”可以理解为一种轻盈、优雅的音乐作品,常用来形容与水相关的、具有流动美感的音乐。
“凌波”一词最早见于曹植的《洛神赋》,形容洛神在水面上行走的轻盈姿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凌波”逐渐被用来形容与水相关的轻盈、优雅的事物,而“凌波曲”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音乐或文学术语。
在传统文化中,水常被赋予柔美、流动的象征意义,而“凌波曲”正是这种文化意象的体现。它不仅代表了音乐的美,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表达。
“凌波曲”给人以轻盈、优雅、流动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水波荡漾、仙女翩翩的画面,带来一种宁静、美好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古典音乐会上听到一首名为《凌波仙子》的古筝曲,其旋律轻盈、流畅,仿佛带领我进入了一个梦幻的水世界,令人心旷神怡。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凌波曲”:
月下轻舟,凌波曲起,
水波荡漾,仙子翩跹。
琴声悠扬,心随波转,
梦回洛水,神女再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水面上仙女轻盈行走的画面,水波荡漾,仙气飘飘。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轻盈、流畅的古筝曲,如《凌波仙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water dance”或“water ballet”,用来形容在水面上轻盈舞蹈的场景,但“凌波曲”更具有**古典文化的韵味和诗意。
“凌波曲”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音乐的美,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文学和艺术欣赏能力。
1.
【凌】
(形声。从仌(bīng,冰,夌líng)声。本义:冰)。
同本义。
【引证】
孟郊《寒江吟》-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
【组词】
凌冰、 凌灾、 凌床、 凌室
2.
【波】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波,水涌流也。 、 《韩非子·八说》-规有摩而水有波。 、 《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起波涛。 、 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 、 《文选·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 、 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洪波涌起。
【组词】
波磔、 波查、 波平如镜、 波臣为虐、 波骇、 波峭
3.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