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5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50:04
史料:指用于研究历史、记录历史**、人物、社会现象等的原始材料或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文字记录、图片、实物、口述历史等,它们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在文学中,史料常被用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历史背景的深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提到“史料价值”来强调某件事物的历史重要性。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史料是研究的核心。
同义词:历史资料、原始资料、文献、档案 反义词:现代资料、非历史资料
“史料”一词源于中文,由“史”(历史)和“料”(材料)组成。在古代,史料主要是指官方编纂的历史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所有形式的历史记录。
在,史料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上。有着悠久的编史传统,如《史记》等,这些史料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也是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史料常给人一种厚重、权威的感觉,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传承。
在大学的历史课程中,我曾参与一个项目,研究当地的历史档案,这些史料帮助我们重建了一个小镇的发展历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可或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史料”:
在古老的卷轴中,史料静静躺,
每一行字,都是时间的歌唱。
历史的秘密,藏于每一页,
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翻阅着古旧的书籍,每一页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背景音乐可以是古典的,如巴赫的大提琴组曲,营造出一种沉思和敬畏的氛围。
在英语中,“史料”可以对应为“historical material”或“primary source”。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史料的重视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它不仅提供了研究材料,也承载了文化和记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史料”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传达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2.
【料】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计数;计量;核计。
【引证】
《说文》-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 、 《国语·晋语》。注:“数也。”-宣王料民于太原。 、 《国语·楚语》-楚师可料也。 、 《国语·周语上》-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组词】
料校、 料民、 料数、 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