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0:56
“冰雪堂”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与冰雪有关的场所或建筑。它可以是一个实际的地点,如一个冰雪主题的展览馆、餐厅或娱乐场所,也可以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如一个冷静、纯洁或高雅的环境。
在文学中,“冰雪堂”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寒冷而美丽的地方,或者象征着纯洁和冷静。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非常冷的环境或氛围。在专业领域,如建筑或室内设计,它可能指的是一个以冰雪为主题的设计元素或空间。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冰雪堂”更强调冰雪的纯洁和冷静,而“冰宫”可能更侧重于宏伟和壮观,“雪域”则可能更侧重于广阔和纯净。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温暖和舒适。
“冰雪堂”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没有特别古老的词源,它可能是近代随着冰雪主题的娱乐和建筑的发展而出现的。随着人们对冰雪文化的兴趣增加,这个词汇的使用也逐渐普及。
在,冰雪文化与冬季和旅游紧密相关。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冰雪堂这样的词汇在媒体和公众讨论中变得更加常见,反映了社会对冰雪活动和文化的关注。
“冰雪堂”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清新、纯洁和冷静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冬天的美景、冰雪**的乐趣,以及在寒冷中寻找温暖的情感体验。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冬季去过一个冰雪主题的餐厅,那里的装饰和氛围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冰雪堂中,体验非常独特和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冰雪堂”:
在冰雪堂中, 冰晶闪烁, 雪花轻舞, 心静如水, 梦回寒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装饰着冰雕和雪花的室内空间,光线透过冰晶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冰雪碎裂的声音或寒风吹过的呼啸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如“Ice Palace”或“Snow Hall”,它们在概念上与“冰雪堂”相似,但在具体的文化和语境中可能有所不同。
“冰雪堂”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所,还承载了纯洁、冷静和美丽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与冰雪相关的环境和情感。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
3.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