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5:18
“依本画葫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按照葫芦的形状来画葫芦。基本含义是指模仿或复制某物的外观或形式,通常带有贬义,暗示缺乏创新或原创性,只是机械地复制或模仿。
在文学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创意、只是模仿前人作品的作家或作品。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做事缺乏新意,只是按照既定模式行事。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设计或科技,它可能用来批评那些没有创新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依本画葫芦”更强调机械性的复制,而“模仿”可能包含一定的学*和借鉴成分。反义词则强调创造性和新颖性。
“依本画葫芦”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葫芦形状的模仿。在古代,葫芦常被用作容器,其形状简单且易于识别,因此用“画葫芦”来比喻简单的模仿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创新和原创性一直被高度重视。因此,“依本画葫芦”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行为或作品。它反映了社会对于创新和独特性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缺乏创造力和原创性。在思维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避免简单的模仿,而是要追求创新和独特性。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经常遇到需要创新和原创性的情况。例如,在写作时,我会尽量避免“依本画葫芦”,而是努力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依本画葫芦,葫芦非葫芦, 创新心中有,何必拘泥古。”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艺术家在画葫芦,但画面缺乏生气和创意。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批评的声音,指出作品缺乏新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pying blindly”或“slavish imitation”,它们也强调了缺乏创新和原创性。
“依本画葫芦”这个成语强调了创新和原创性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避免简单的模仿,而是要追求创新和独特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确了创新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仲弓却只是据见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1.
【依】
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同: 扆
【引证】
《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 《周礼·春官·司几筵》-王位设黼依。 、 《荀子·正论》。杨倞注:“依,亦作扆,音同。”-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 《礼记·曲礼下》。释文:“依,本又作扆。”-天子当依而立。 、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4.
【葫】
(形声。从芔,胡声。本义:蔬菜名。即“大蒜”)。
【引证】
《尔雅翼》-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
5.
【芦】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引证】
《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芦,芦菔也。 、 《方言》三-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
【组词】
芦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