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3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30:42
依止(yī zh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依赖、依靠或依附于某人或某物。在**术语中,“依止”特指信徒依附于导师或教义,以获得精神上的指导和帮助。
“依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在传入后,该词汇被赋予了上的特定含义,成为术语的一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依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在文化中,它强调了信徒对导师的信任和依赖,是修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依止”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它让人联想到在困难时刻有人可以依靠和支持。这种情感反应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和亲密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遇到困难时依止于家人或朋友的支持。例如,在职业发展中遇到挫折时,我们可能会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依止”来表达对某人的深深依赖:
月光下,我依止于你的温柔,
如同孤舟依止于宁静的港湾。
在英语中,“依止”可以对应为“rely on”或“depend on”,但在**语境中,可能更接近于“take refuge in”或“seek guidance from”。
“依止”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还体现了在困难时刻寻求支持和指导的重要性。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依止”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依】
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同: 扆
【引证】
《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 《周礼·春官·司几筵》-王位设黼依。 、 《荀子·正论》。杨倞注:“依,亦作扆,音同。”-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 《礼记·曲礼下》。释文:“依,本又作扆。”-天子当依而立。 、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
2.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