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9:52
“依样画葫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按照葫芦的样子来画葫芦。基本含义是指机械地模仿,不加创新地照搬别人的做法或样式,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依样画葫芦”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它反映了**人对于创新和独立思考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和艺术领域,也广泛应用于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文化中,创新和独立思考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依样画葫芦”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行为,强调个人或集体应该追求原创性和独特性。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性。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那些机械重复、没有新意的事物或行为。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过“依样画葫芦”的情况。团队中有人坚持按照旧有的方法来做,不愿意尝试新的解决方案,最终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依样画葫芦,葫芦不似葫芦;心中有新意,笔下生花簇。”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中,一个人正机械地按照模板画葫芦,而旁边的人则在自由创作。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批评的声音,指出某人的工作缺乏创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pycat”或“follow the same old pattern”,都表达了缺乏创新和独立性的意思。
“依样画葫芦”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学和工作中要注重创新和独立思考,避免机械地模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缺乏创新行为的批评。
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诊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侄女既不认得,又不知从何下笔,只好~,细细临写。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1.
【依】
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同: 扆
【引证】
《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 《周礼·春官·司几筵》-王位设黼依。 、 《荀子·正论》。杨倞注:“依,亦作扆,音同。”-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 《礼记·曲礼下》。释文:“依,本又作扆。”-天子当依而立。 、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
2.
【样】
(形声。从木,羕(yàng)声。本义:栩实,字亦作橡)。
假借为“像”。式样。
【引证】
唐·白居易《缭绫》-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组词】
样银、 样儿、 样子间、 样米、 样物、 样度、 样当、 样制、 样钱
3.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4.
【葫】
(形声。从芔,胡声。本义:蔬菜名。即“大蒜”)。
【引证】
《尔雅翼》-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
5.
【芦】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引证】
《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芦,芦菔也。 、 《方言》三-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
【组词】
芦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