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6:11
“杀一利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杀死一个人以使一百个人受益。基本含义是通过牺牲少数来保护或利益多数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大局或多数人的利益,可能需要做出牺牲。
在文学作品中,“杀一利百”常用来描述为了更大的正义或和平而做出的艰难决定。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解释或辩护某些看似残酷但被认为是为了更大利益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军事策略中,这个概念可能被具体化,用于讨论牺牲与效益的权衡。
“杀一利百”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策略,强调在特定情况下为了整体利益而做出的牺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权衡利弊的场合。
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利益常常被认为高于个人利益,因此“杀一利百”这样的概念在社会决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决策中的体现。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复杂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牺牲和利益之间的冲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牺牲、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解释某些艰难的决定,比如在家庭或工作中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做出的牺牲。
在诗歌中,可以将“杀一利百”用于描述英雄主义或牺牲精神,如:“在风暴的中心,他选择了杀一利百,以血肉之躯铸就和平的城墙。”
结合战争电影中的场景,如士兵在战场上的牺牲,可以很好地体现“杀一利百”的概念。音乐上,悲壮的交响乐可能与这个词汇的情感深度相呼应。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
1.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
2.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3.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4.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引证】
《说文》-百,十十也。 、 《淮南子·时则》-律中百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百辆之迎、 百日、 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