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8:11
杀业(shā y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因杀生而产生的业力,即因果报应。在**中,杀业特指因杀害生命而积累的恶业,这种行为被认为会导致轮回中的苦难和不幸。
杀业一词源自术语,随着在的传播而逐渐被广泛使用。在经典中,杀业是“业”(karma)的一种,指的是因杀生而产生的负面因果。
在**文化中,杀业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和哲学概念,强调因果报应和轮回。在社会层面,这一概念也影响了许多人的行为准则,促使人们更加尊重生命和避免暴力。
杀业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负罪感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观念,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在个人生活中,杀业的概念可能促使人们在面对冲突和挑战时,更加谨慎和克制,避免做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用“杀业”来表达一种深刻的内省和悔恨:
杀业如影随形, 轮回中苦海无边。 悔恨泪,洗不尽, 因果报应,何时休?
杀业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寺庙、僧侣的诵经声,以及描绘因果报应的**壁画。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庄严和沉思的氛围。
在其他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被称为“罪孽”、“业障”或“因果”。例如,在教中,类似的观念体现在“原罪”和“救赎”中。
杀业作为一个术语,不仅在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化和个人道德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提醒我们尊重生命、反思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善行和内心的平和。
1.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
2. 【业】 (象形。从丵(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