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7:21
“抵瑕陷厄”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抵、瑕、陷、厄。字面意思分别是:抵(抵抗、对抗)、瑕(瑕疵、缺点)、陷(陷入、落入)、厄(困境、灾难)。基本含义是指面对缺点或错误时,不仅不回避,反而故意去揭露或利用这些缺点,使自己或他人陷入困境。
在文学作品中,“抵瑕陷厄”常用来描述人物的策略或行为,特别是在政治斗争或人际关系中,某人故意揭露对方的弱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治分析中,可能会用来描述策略性的行为。
“抵瑕陷厄”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的策略书籍或历史**中提炼出来的。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直接,而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描述复杂的策略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以德服人”和“宽容”,因此“抵瑕陷厄”这种策略往往被视为不太光彩的行为。然而,在现实社会和政治斗争中,这种策略有时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利用他人的弱点和错误。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阴谋、算计和不公平的竞争。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职场或学术竞争中遇到使用“抵瑕陷厄”策略的人,这种情况下需要保持警惕,同时也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抵瑕陷厄非君子,以德报怨真英雄。”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阴暗的房间里,有人在策划如何利用他人的弱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讨论声和阴谋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能被称为“ exploiting weaknesses”或“capitalizing on mistakes”,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
“抵瑕陷厄”这个成语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策略性。在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认识到其负面影响,并在实际应用中保持道德和伦理的考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人性的多面性。
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他最善于~。
1.
【抵】
(形声。从手,氐(dǐ)声。本义:挤,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抵,挤也。 、 《广雅》-抵,推也。 、 《汉书·梁怀王揖传》注-抵,距也。
【组词】
抵掎、 抵斥、 抵排
2.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
3.
【陷】
(会意兼形声。从阜(fù);从臽,臽(xiān)亦声。据金文,象人掉进陷阱形。本义:坠入,掉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陷,高下也。一曰陊也。 、 《论语》。孔注:“下也。”-不可陷也。 、 《国语·鲁语》。注:“坠也。”-上陷而不振。 、 《三国志通俗演义》-一拥而入,人马俱陷。
【组词】
陷狱、 沉陷
4.
【厄】
(厂卩会意。“厂”象山崖,“卩”象人在崖洞下卷曲身子不得伸展。本义:困厄,遭遇困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戹,隘也。从户,乙声,字亦作厄。 、 《苍颉篇》-厄,困也。 、 《诗·谷风》笺-厄难,勤苦之事也。 、 《易·解注》-能济其厄涣。 、 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
【组词】
厄气、 厄难、 厄困、 厄苦、 厄急
为难;迫害。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两贤岂相厄哉?
【组词】
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