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37
“天之骄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天上的宠儿,比喻非常杰出、卓越的人物,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天赋异禀、成就非凡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被形容者的非凡地位和卓越才能,仿佛是上天特别眷顾的对象。
在文学作品中,“天之骄子”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诗人、将领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才华或成就,尤其是在教育或职业领域中表现突出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科学、艺术等,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该领域内取得显著成就的人。
同义词:
反义词:
“天之骄子”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化,具体出处不详,但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仍然是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或社会中非常杰出的人物。
在**文化中,“天之骄子”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天命”观念相联系,认为某些人的卓越成就是天意所赐。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天赋和努力的重视,以及对杰出人物的尊重和崇拜。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崇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各自领域内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物。它激发人们对卓越和成功的向往,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压力,因为被如此称呼的人往往被寄予厚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听到过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被称为“天之骄子”,因为他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潜力的期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如天之骄子,星辰为之闪耀,岁月为之驻足。”
视觉上,“天之骄子”可能让人联想到星空中的明亮星辰,或是古代英雄画像中的英姿飒爽。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赞美的诗歌朗诵或是历史剧中的英雄赞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rodigy”或“a genius”,虽然这些词汇也用来形容天赋异禀的人,但“天之骄子”更强调了上天赋予的特殊地位和卓越才能。
“天之骄子”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才能的赞美,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都非常重要。
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这人便是~。
汉武帝多次派韩安国、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率军征讨匈奴,每次都取得了胜利,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消灭匈奴。公元前90年,匈奴单于狐鹿姑又率军南侵,汉武帝派李广利迎敌,被自称天之骄子的匈奴人活捉。汉武帝只好采用和谈才平息事端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骄】
(形声。从马,乔声。本义:六尺高的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骄,马高六尺为骄。《诗》曰:“我马唯骄。” 、 《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
傲慢;骄矜。
【引证】
《史记·魏公子列传》-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 《礼记·少仪》。注:“谓言行谋从恃知而慢也。”-谏而无骄。 、 《左传·隐公三年》。注:“谓恃己凌物。”-骄奢淫泆。 、 《孝经》。注:“无礼为骄。”-在上不骄。 、 《国语·晋语》-骄泰奢侈。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益骄。 、 《后汉书·张衡传》-国王骄奢。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偃蹇而骄。
【组词】
骄横;骄蹇;骄佚、 骄悍、 骄肆、 骄狎、 骄色、 骄骜、 骄侈、 骄民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