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43
中学生:指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通常年龄在12至18岁之间,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
中学生这个词源于汉语,由“中”和“学生”两个词组成。随着教育体系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范围逐渐明确和固定。
在*,中学生常常被视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成长环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的学压力、升学竞争等问题也是社会热议的话题。
提到中学生,我联想到青春、活力和探索。这个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面临着成长的挑战和困惑。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也是一名中学生。那段时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包括第一次参加学校的科学竞赛,以及和朋友们一起度过的无数个放学后的下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中学生”:
青春的画卷,中学生的笔触,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扬帆起航。 梦想的种子,在心田里生根发芽, 中学生的脚步,坚定而轻盈。
想象一下,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清晨的操场上,学生们整齐的队列;教室里,书声琅琅;放学后,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这些画面和声音都能唤起对中学生时代的回忆和情感。
在英语中,“中学生”可以对应为“middle school student”或“high school student”,虽然在年龄段和教育阶段上有所差异,但都指的是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
中学生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阶段的标签,更是一个充满可能性和挑战的时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帮助我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的经历和情感。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3.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