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8:07
[朕躬] 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朕”和“躬”两个字组成。其中,“朕”是古代帝王的自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但在古代特指本人。“躬”字意为身体或亲自。因此,“朕躬”字面意思是指自己的身体或**亲自做的事情。
在古代文学和官方文书中,“朕躬”常用于表达的亲自行为或身体状况。例如,在诏书或奏折中,可能会用“朕躬”来指代自己,强调其亲自参与或关注某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具有极强的官方和礼仪性质。
“朕”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最初是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后来逐渐成为帝王的专用自称。“躬”字则源自古代对身体的称呼,后来扩展到亲自做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朕躬”作为一个固定搭配,专门用于指代**的身体或行为。
在古代社会,是国家的象征和最高统治者,因此“朕躬”的使用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词汇的使用场合通常非常正式,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对于现代人来说,“朕躬”可能带有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因为它与古代皇权紧密相关。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龙袍、玉玺等象征皇权的元素,以及**的权威和尊严。
由于“朕躬”是一个非常古老且特定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几乎不会使用。然而,在历史研究、古代文献翻译或特定的文化活动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朕躬”来增强文本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例如,在描述亲自出征或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景中,使用“朕躬”可以更好地体现的权威和亲自参与的重要性。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如龙袍、玉玺、宫殿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朕躬”的视觉联想。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音乐或**的讲话声,这些都有助于加深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如英国的君主制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urself”或“We”,在正式文书中用于指代君主本人。这些词汇的使用也体现了君主的权威和正式性,但具体的词汇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朕躬”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的皇权制度,也反映了语言的演变和发展。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场合非常有限,但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1.
【朕】
缝隙。
【引证】
戴震《考工记图·函人注》-舟之缝理曰朕。 、 《周礼·考工记》-视其朕,欲其直也。
征兆;先兆。
【引证】
《庄子·应帝王》-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 《鬼谷子》。-变化之朕焉。
【组词】
朕兆、 朕垠、 朕迹
2.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躬,身也。 、 《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 、 《论语》。孔注:“直身而行。”-吾党有直躬者。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躬腠胝无胈。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鞠躬不敢息。 、 《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 、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组词】
躬体、 躬先士卒、 躬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