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8:56
词汇“[吏部眠]”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因此,对于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们需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进行。
“吏部眠”字面意思是指吏部官员的睡眠。吏部在古代**是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官员的选拔、任免和管理。因此,“吏部眠”可能指的是吏部官员在办公时间内的休息或睡眠。
由于“吏部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会出现。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提到吏部官员的工作状态,包括他们的休息或睡眠情况。
由于“吏部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要在现代语境中使用,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语境,例如:
同义词:官员休息、官吏小憩 反义词:官员忙碌、官吏勤政
“吏部眠”的词源直接关联到古代**的官制,吏部作为官员管理的核心部门,其官员的工作状态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
在古代**,官员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吏部眠可能反映了官员的工作状态,也可能被用来批评官员的懒散或不作为。
对于现代人来说,“吏部眠”可能引发对古代官场文化的联想,以及对官员工作态度的思考。它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暗示官员的懒散或不负责任。
由于“吏部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如果要在现代语境中使用,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或文化背景。
在创作中,可以将“吏部眠”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官员的懒散或不作为,例如在历史小说或诗歌中使用。
由于“吏部眠”涉及古代官场文化,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府的场景,如官员在办公室内小憩的画面,或是古代官府的宁静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吏部眠”的词汇,但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对官员工作态度的看法和表达。
“吏部眠”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反映了古代*官场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语境中,它可能不再适用,但在学和理解古代文化时,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
2.
【部】
(形声。从邑,(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部,天水狄部。
3.
【眠】
(形声。从目,民声。本义:闭上眼睛)。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眠,寐也。 、 《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 、 《楚辞·招魂》-致命于帝,然后得眠些。 、 《山海经·东山经》-余峨之山有兽焉,见人则眠。 、 《聊斋志异·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