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4:52
“夕暮”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它描绘的是一天中从白天过渡到夜晚的时段,通常伴随着天空颜色的变化,从明亮的蓝色逐渐转变为橙色、红色,最终过渡到深蓝色或黑色。
在文学作品中,“夕暮”常用来营造一种宁静、沉思或怀旧的氛围。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傍晚或黄昏。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气象学,可能会更精确地描述这一时段的天文和气象现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情感色彩的不同。例如,“黄昏”可能更偏向于描述天色的变化,而“夕暮”则可能带有更多的情感色彩,如宁静或忧郁。
“夕暮”由“夕”和“暮”两个字组成,“夕”指傍晚,“暮”指日落时分。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常连用,形成一个复合词,用来描述一天的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夕暮常常与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成为表达情感和审美的重要元素。例如,许多古代诗人都会在诗中描绘夕暮的景色,以此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暮”常常带有一种宁静、柔和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放松、沉思或是对过去一天的回顾。它也可能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或是对即将到来的夜晚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在夕暮时分散步,感受一天的结束和夜晚的开始。这个时段的宁静和美丽总是让我感到放松和平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夕暮”:
夕暮的微风轻拂着脸庞, 天边的霞光如梦如幻。 一天的喧嚣渐渐远去, 留下的是宁静和安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夕暮时分的风景画,天空被橙色和紫色的云彩所覆盖,地平线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营造出宁静和放松的氛围。
在英语中,“夕暮”可以对应为“dusk”或“twilight”。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情感和审美意义,但在具体的使用和联想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夕暮”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意义和影响。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时间的词汇,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审美价值的符号。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情感色彩和文化背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夕,莫也。 、 《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 、 《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日东则景夕多风。 、 《书·洪范·五行》注-初昏为夕。 、 《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 、 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组词】
夕晖、 朝发夕至;夕霭、 夕市
2.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