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8:34
词汇“桑叶冠”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桑叶冠”字面意思是指用桑叶编织或装饰的冠帽。桑叶是桑树的叶子,常用于养蚕,而冠帽则是古代或现代某些文化中用于装饰或象征身份的头饰。
由于“桑叶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然而,如果我们将其置于古代**文化的语境中,它可能与养蚕、丝绸生产或某些仪式有关。
同义词:桑叶帽、桑叶饰冠 反义词:金属冠、宝石冠(这些与自然材料的桑叶冠形成对比)
“桑叶冠”的词源直接来自“桑叶”和“冠”,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它可能源自古代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对桑树的崇拜。
在**文化中,桑树与养蚕和丝绸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桑叶冠可能象征着与这些传统活动的联系,或者是对自然和农业的尊重。
桑叶冠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传统和手工艺。它可能唤起一种对古老工艺和自然美的欣赏。
由于“桑叶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然而,如果你参与了某个与桑树或丝绸产业相关的活动,你可能会遇到或制作桑叶冠。
在诗歌中,桑叶冠可以被用来象征自然之美和传统工艺:
桑叶编织的冠,
承载着岁月的温柔,
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桑叶冠可能让人联想到绿色的桑叶和手工编织的纹理。视觉上,它可能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质朴的美感。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桑叶的沙沙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桑叶冠”的词汇,但类似的自然材料制成的头饰可能在某些文化中存在,如用树叶或花朵编织的头饰。
“桑叶冠”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意义。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的词汇量,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2.
【叶】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组词】
叶县凫
3.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