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2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25:32
桑土绸缪(sāng t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桑树下的土地,绸缪的准备”。这个成语源自《诗经·小雅·桑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原意是指桑树下的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引申为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文学作品中,桑土绸缪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做事情之前,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项目策划等,它强调的是前瞻性和预防性。
桑土绸缪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表示事先准备和预防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桑土绸缪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未雨绸缪”理念,强调预防和准备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的管理哲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周到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和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预见性和计划性。
在个人生活中,我常常用桑土绸缪来提醒自己在做任何重要决策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桑土绸缪,未雨先谋,
叶沃若兮,事成无忧。
想象一片桑树林,土地肥沃,树叶茂盛,这种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和准备充分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epare for the worst, hope for the best”(做最坏的打算,抱最好的希望),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前瞻性思维。
桑土绸缪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
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虽~,不劬如此矣。”
1.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3.
【绸】
(形声。从糸,周声。本义:缠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绸,缪也。 、 《广雅》-绸,缠也。 、 《诗·唐风·绸缪》。毛传:“绸缪犹缠绵也。”-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4. 【缪】 (形声。从系(mì),本义:绸缪,缠绕)。 (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