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8:40
词汇“梳起”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将头发梳理并束起来的动作。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梳起”字面意思是通过使用梳子将头发梳理整齐,并将其束起或扎起,通常是为了整理发型或方便活动。
“梳起”一词源自汉语,其中“梳”指的是梳理的动作,“起”则表示动作的结果或状态。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加复杂,但随着语言的简化,现代汉语中“梳起”成为了一个常用的词汇。
在**文化中,头发的梳理和打理被视为个人卫生的重要部分,也是礼仪和美观的体现。因此,“梳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还承载着文化和社会的期望。
“梳起”可能让人联想到整洁、有序和准备就绪的状态。在某些情境下,它也可能象征着转变或新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看到女性在特殊场合(如婚礼或晚宴)梳起头发,这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一种对场合的尊重。
在诗歌中,“梳起”可以用来比喻整理思绪或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晨光初照,我梳起昨夜的梦,
束起希望,迎接新的征程。
想象一个宁静的早晨,一位女士坐在镜子前,轻轻地梳起她的长发,这个场景可能伴随着柔和的梳子声和宁静的音乐,给人一种平和与准备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头发的打理和梳理都有其特定的*俗和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婚礼上的新娘可能会选择将头发盘起,而在某些非洲文化中,头发的编织和造型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梳起”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承载了文化、情感和社会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丰富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1.
【梳】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梳,理发也。 、 《广雅》-梳,栉也。 、 《释名》-梳,言其齿疏也。 、 《新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
【组词】
木梳;梳枇、 梳掠、 梳行、 梳背、 梳掌
用梳整理头发。
【引证】
杨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 、 《明史·洪钟传》-贼如梳,军如篦。 、 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清·袁枚《祭妹文》-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组词】
梳云、 梳裹、 梳沐、 梳雪、 梳栉
2.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