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5:04
词汇“泣辜”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泣”指的是哭泣,“辜”通常指的是罪过或无辜。因此,“泣辜”可以理解为因无辜而哭泣,或者为无辜者的遭遇而感到悲伤并流泪。
“泣辜”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为无辜者的遭遇或不幸而感到悲伤并流泪。
由于“泣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表达对无辜者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悲痛。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特定文学作品或历史**时。
“泣辜”这个词可能是由“泣”和“辜”两个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定的历史演变记录。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可能通过其他词汇组合来实现。
在强调正义和同情心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泣辜”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强调对无辜者的同情和支持。
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不公正和无辜受害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正义的渴望。
由于“泣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讨论或写作关于正义、同情或历史**时,可能会间接涉及这个概念。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泣辜”来增强情感表达,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悲伤的人物在哭泣,背景可能是法庭或监狱,以强调无辜的主题。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或哭泣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
“泣辜”这个词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能够有效地表达对无辜者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文学创作和深入讨论特定主题时。
1.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
2.
【辜】
(形声。从辛,古声。“辛”,是受刑的意思。本义:罪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辜本非常重罪,引申之凡有罪者皆曰辜。”-辜,罪也。 、 《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 、 《诗·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 、 《公羊传·宣公六年》-天乎无辜。 、 《庄子·则阳》-至齐,见辜人焉。 、 《韩非子·说疑》-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所谓明也。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组词】
死有余辜;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