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6:46
漫藏诲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随意收藏东西会教唆盗贼来偷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因为保管不善或显露财富而招致祸害。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要谨慎保管财物,避免因炫耀或疏忽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懂得隐藏自己财富的人。在专业领域,如保险业或安全管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财产保护的重要性。
同义词:招摇过市、显山露水 反义词:藏锋敛锐、深藏不露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漫藏诲盗,冶容诲淫。”原意是指因为不谨慎的收藏行为而教唆盗贼,后来泛指因为不谨慎或炫耀而招致祸害。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和内敛被视为美德。因此,“漫藏诲盗”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避免炫耀和谨慎行事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示的感觉,提醒人们要小心谨慎,避免因小失大。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不谨慎而遭受损失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因为不慎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贵重物品而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麻烦,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漫藏诲盗”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漫藏诲盗”融入,如:
金银珠宝藏不深,
漫藏诲盗惹祸根。
谨慎行事方为上,
莫让贪婪入家门。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不慎将珠宝放在显眼位置的人,周围是窥视的目光和窃窃私语的声音,这正是“漫藏诲盗”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dvertising your wealth is like inviting thieves”,虽然不如“漫藏诲盗”那样简洁和富有文化内涵,但传达了相似的警示意义。
“漫藏诲盗”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警示,也是对谨慎和内敛美德的强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在处理财物和个人信息时要保持警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藏】
收藏财物的府库。
【引证】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礼记·中庸》-宝藏兴焉。 、 《列子·黄帝》-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组词】
藏吏、 库藏、 藏户、 藏府
内脏 同: 脏
【引证】
汉·枚乘《七发》-酒练五藏。 、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 、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 、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藏。
3.
【诲】
(形声。从言,每声。本义:教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诲,说教也。 、 《易·系辞》-慢藏诲盗,野容诲淫。 、 《书·无逸》-胥教诲。 、 《诗·大雅·桑柔》-诲尔序爵。 、 《礼记·檀弓》-夫子诲之髽。 、 《左传·襄公十四年》-使师曹诲之琴。 、 《论语·述而》-诲人不倦。
【组词】
诲示、 诲诱、 诲谕、 诲翰
4.
【盗】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同本义。
【引证】
、 《荀子·脩身》-窃货曰盗。 、 《庄子·山水》-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 、 《荀子·不苟》-盗名不如盗货。 、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国人善盗乎?
【组词】
偷盗、 盗跖下惠、 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