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4:15
拨乱为治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拨开混乱,使之变得有序”。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混乱或动荡的局面中采取措施,使事情恢复秩序和正常状态。
拨乱为治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文献中,如《左传》等历史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处理混乱局面的一种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拨乱为治** 体现了对秩序和稳定的重视。在社会动荡或危机时期,人们期望领导者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秩序、稳定和领导者的智慧与能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处理方式,或者赞扬他人在困难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混乱的海洋中,
他如舵手般坚定,
拨乱为治,
引领我们驶向平静的港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领导者站在混乱的场景中,指挥若定,逐渐使一切恢复秩序。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由混乱逐渐转为有序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estore order" 或 "bring stability",但这些表达没有拨乱为治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拨乱为治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处理混乱局面的工具,也反映了人们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
皇上拨乱为治,如月恒之无不临。
1.
【拨】
(形声。从手,发声。本义: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撥,治也。 、 《诗·商颂·长发》-玄王桓拨。 、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组词】
拨烦、 拨乱、 拨畦、 拨通
2.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