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3:07
故训: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理解,“故”可以指旧的、过去的,或者指原因、缘故;“训”通常指教导、教诲或者规则、准则。结合起来,“故训”可能指的是旧时的教诲或规则,或者是基于过去经验的指导原则。
由于“故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指代古代的教诲或传统规则。
“故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故”和“训”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汉语中,“故”和“训”都有明确的意义,组合起来形成了“故训”的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故训是一种美德,它体现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在社会变迁中,故训有时被视为保守,有时则被视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故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书卷、传统的仪式和深沉的历史感。它可能唤起一种对过去的敬畏和对传统的珍视。
在个人生活中,遵循某些故训可能意味着坚持家族的传统或信仰,这在某些文化或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故训”来表达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例如:“岁月流转,故训依旧,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视觉上,“故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籍、书法和古代建筑;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古琴的悠扬或是古代诵读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故训”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如“传统教诲”或“古老智慧”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故训”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
1.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2.
【训】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训,说教也。 、 《书·顾命》-大训。 、 《左传·文公六年》-告之训典。 、 《国语·晋语》。注:“教也。”-是为明训。 、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 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训俭示康。
【组词】
训蒙、 训蒙教授、 训人、 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