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2:00
“七襄”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文献,主要用于描述天文学中的现象。字面意思是指北斗七星的斗柄部分,即北斗七星中的最后四颗星,它们在天空中呈现出一种类似于织女织布的动作,因此得名“七襄”。
在古代文学中,“七襄”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天文的观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历史性。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古代文献研究中,“七襄”可能被提及,用以讨论古代天文学的知识和观测方法。
“七襄”一词源自古代对天文的观测和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学术研究和古代文献中。
在**古代文化中,北斗七星及其组成部分“七襄”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时间的流逝、命运的指引等。这些象征意义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有所体现。
对于我来说,“七襄”唤起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天文学家的智慧和对宇宙的敬畏。
在我的生活中,“七襄”主要出现在学术研究和阅读古代文献时,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科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七襄轻摇,星辰编织着古老的歌谣。”
想象一幅画面:夜空中,北斗七星的斗柄部分缓缓转动,仿佛在演奏一曲无声的乐章。
在其他文化中,北斗七星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但具体的命名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
“七襄”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它在学术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学*和分析“七襄”,我更加欣赏古代天文学的精妙和文化的多样性。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襄】
(会意。据金文,“襄”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放进种子,再盖土。《说文》称“解衣耕”。本义:解衣耕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襄,汉令:解衣耕谓之襄。 、 《周书·谥法》-辟地为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