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0:03
不育:这个词通常指的是生物体无法产生后代的状态,即无法生育或繁殖。在人类医学中,不育通常指男性和女性在正常性生活条件下一年或更长时间未能怀孕的情况。
不育一词源于古汉语,由“不”和“育”组成,字面意思为“不能生育”。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范围逐渐明确和专业化。
在许多文化中,生育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育可能会带来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在一些社会中,不育的个体或夫妇可能会遭受歧视或误解。
不育这个词可能引发悲伤、失望和无助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性和人类对延续后代的渴望。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朋友或亲戚面临不育的问题,这通常是一个需要敏感处理和支持的话题。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育”用作隐喻,表达生命的枯萎或希望的破灭:
如同枯萎的花朵,不育的种子在土壤中沉默, 生命的旋律在此刻悄然停歇。
不育可能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景象,如枯萎的植物或空旷的田野。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寂静或哀伤的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不育”可能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含义。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不育可能与**或传统信仰有关。
不育是一个复杂的词汇,涉及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时,需要考虑到其敏感性和专业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不育”对于传达准确信息和尊重他人至关重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育】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育,生也。 、 《书·盘庚》-无遗育。 、 《国语·晋语》-至如今不育。 、 《国语·周语》-子孙蕃育之谓也。 、 《易·渐》-妇孕不育,失其道也。
【组词】
节育、 育孕、 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