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4:19
炉橐(lú tu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冶炼金属时用来鼓风的风箱。在古代冶金技术中,炉橐是不可或缺的设备,用于向炉内输送空气,以提高炉温,促进金属的熔炼。
在文学作品中,炉橐可能被用来象征工业化或古代工艺的象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冶金技术或历史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冶金学、历史学或考古学中,炉橐是一个重要的术语,用于描述古代冶金设备。
同义词:风箱(fēng xiāng)- 指的是一种用来鼓风的设备,与炉橐功能相似。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考虑“冷却器”(lěng què qì)作为其功能上的对立。
炉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其结构和功能在古代文献中有详细记载。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炉橐的设计和材料也有所改进。
在古代,冶金技术是国家实力和科技水平的象征。炉橐作为冶金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炉橐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古代文明的辉煌。它也可能唤起对古代技术的好奇和对传统工艺的尊重。
在参观一个古代冶金博物馆时,我第一次了解到炉橐的重要性,这让我对古代冶金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炉橐比喻为历史的鼓风机,吹动着文明的火焰,燃烧着智慧的光芒。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代工匠在炉火旁操作着炉橐,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风箱的声音伴随着金属的熔化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冶金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冶金设备也有各自的名称和设计,如古罗马的“风箱”(ventilabrum)。
炉橐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在历史和冶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炉橐不仅增加了对古代技术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有助于丰富知识体系和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1.
【炉】
(形声。从火,盧声。本义:贮火的器具,作冶炼、烹饪、取暖等用)。
火炉。
【引证】
《说文》-鑪,金鑪也。 、 《声类》-炉,火所居也。 、 《左传》-邾庄公废于鑪炭。 、 《淮南子·齐俗》-鑪橐埵坊。 、 《韩非子》-奉炽炉,炭火尽赤红。 、 清·张潮《核舟记》-左手抚炉。
2.
【橐】
(形声。从槖省,石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槖,囊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宁子职纳槖饘焉。 、 《诗·大雅·公刘》-乃裹糇粮,于橐于囊。 、 《战国策·秦策》-负书担橐。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 、 《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簪笔者,插笔于首。”-卬家将军以为(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 、 清·张廷玉《明史》-橐金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