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9:27
词汇“乏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文雅的词汇,意指“缺乏人手”或“人手不足”。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乏人”字面意思是指“缺少人”,通常用来描述某个地方或某个活动缺乏足够的人手或参与者。
“乏人”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雅或正式的语境中仍可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人口众多常被视为繁荣的象征,因此“乏人”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暗示着资源的不足或发展的停滞。
“乏人”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荒凉或无力感,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人们在表达类似情境时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个社区或活动缺乏参与者,我可能会用“乏人”来形容这种状况,尽管这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乏人”来营造一种孤寂的氛围:
荒野之中,风声呼啸,
小镇乏人,灯火寥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荒凉的村庄,稀疏的房屋和寥寥无几的行人,这样的画面可能会让人感受到“乏人”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rt-handed”或“understaffed”,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乏人”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能够提供一种文雅和古典的表达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1.
【乏】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引证】
《说文》。按,容也。从反正,推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 《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 、 《仪礼·大射仪》-凡乏用革。 、 《仪礼·乡射礼》。注:“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乏参侯道。
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