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3:06
“烧残”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火烧而留下的残余部分。基本含义是指物体在经历火灾后剩下的部分,通常带有破损、不完整或受损的意味。
在文学中,“烧残”可能用来形容废墟或遗迹,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如历史的沧桑或文明的衰败。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具体的火灾现场或受损物品。在专业领域,如消防或建筑学中,“烧残”可能特指火灾后的结构评估或修复工作。
同义词中,“烧毁”强调完全破坏,“烧剩”强调剩余部分,“烧损”强调受损程度。反义词则强调未受损害的状态。
“烧残”由“烧”和“残”两个字组成。“烧”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用火加热或燃烧。“残”字意为剩余或不完整。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火灾后果的词汇。
在文化中,“烧残”可能与灾难、毁灭和重生等主题相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与火灾预防、应急管理和灾后重建等话题相关。
“烧残”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的悲伤、同情或反思。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火灾的破坏力,以及人们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和坚强。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目睹或经历过火灾,可能会对“烧残”这个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例如,亲眼看到家园被火灾摧毁后的景象,会让人对“烧残”有切身的体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烧残的废墟上,新生的花朵悄然绽放,诉说着毁灭与重生的循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烧残的森林,黑烟仍在升腾,但远处已有救援人员的身影。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沉重的旋律,来增强“烧残”带来的情感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火灾后的残余状态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charred remains”或“scorched ruins”也有类似的含义。
“烧残”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火灾的物理后果,也承载了情感和文化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更准确和深刻地传达相关情境和情感。
1.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
2.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