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09
烧毁:指物体因火或其他高温原因而被破坏或完全毁灭。这个词汇通常涉及火灾、爆炸或其他高温**导致的物质损失。
“烧毁”由“烧”和“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烧”指的是用火加热或燃烧,“毁”则意味着破坏或毁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烧毁”一词。
在许多文化中,火灾被视为一种破坏性的自然力量,因此“烧毁”这个词常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在历史上的许多战争和灾难中,烧毁是常见的破坏手段,因此在社会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烧毁”这个词通常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和悲伤,因为它涉及到失去和破坏。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重建和恢复的希望,尤其是在经历了灾难之后。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亲眼目睹了一座老房子因为电线老化而烧毁。那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火灾的破坏力和预防火灾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烧毁”:
火焰吞噬了岁月的痕迹, 烧毁了记忆的墙, 留下的,是灰烬中的希望, 等待春风的吹拂。
看到“烧毁”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黑烟滚滚的画面和火焰噼啪作响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词汇的情感强度。
在英语中,“烧毁”可以对应为“burn down”或“destroy by fire”。不同文化对火灾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烧毁”作为一个描述火灾后果的词汇,在各种文化中都有着相似的基本含义。
通过对“烧毁”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影响。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过程,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重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我的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1.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
2.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