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8:51
“众贤”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群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字面意思是由“众”和“贤”两个字组成,“众”表示多数或集体,“贤”则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因此,“众贤”整体上指的是一群德才兼备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众贤”常常用来形容一个团体或社会中聚集了许多有才能和德行的人,如“朝廷众贤”、“书院众贤”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杰出人物群体。
同义词中,“群英”和“众贤”较为接近,都强调了集体中的优秀人才。“俊杰”则更多强调个人的杰出才能。反义词则分别指平庸无能或普通的人。
“众贤”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如《尚书》、《左传》等古籍中都有提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和强调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众贤”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贤人政治”相联系,强调通过选拔和重用有德行和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赞扬那些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众贤”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智慧、德行和集体的力量。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同时也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听到“众贤”这个词,用来形容与会的一群杰出学者,这让我印象深刻,感受到了学术界的尊重和推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众贤聚首话春秋,智慧光芒照古今。”
视觉上,“众贤”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群穿着古代服饰的智者在讨论国家大事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庄重而深沉的讨论声。
在英文中,“众贤”可以对应为“gathering of sages”或“assembly of wise men”,虽然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集体中的智慧和德行。
“众贤”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对有才能和德行的人的赞誉,也是对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的推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