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3: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3:36:11
词汇“众谢”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来理解。这个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众”和“谢”。
结合起来,“众谢”可以理解为许多人一起表示感谢。
由于“众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些集体感谢的场合,如大型活动结束后的集体致谢,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由于“众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众”和“谢”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汇。
在强调集体主义和感恩文化的社会中,“众谢”可能被更多地使用,以强调集体的感谢和团结。
“众谢”给人一种温暖和团结的感觉,因为它强调了集体的感谢和共同的心声。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众谢”这个词汇,但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如团队建设或集体庆祝时,可能会用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众人齐聚,心怀感激。
**众谢**春风,**众谢**花开,
共同的心声,温暖如春。
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大型的户外音乐会上,当音乐会结束时,所有观众起立,鼓掌并齐声表达感谢,这个场景可以用“众谢”来形容。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众谢”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collective thanks”。
“众谢”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了集体的感谢和团结,给人一种温暖和积极的感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多样性。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谢】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自谢曰。 、 《战国策·魏策》-长跪而谢。 、 《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清·周容《芋老人传》-惊谢曰。
【组词】
谢咎、 谢错、 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