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7:59
失听: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失去听力,即听觉功能的丧失。在医学上,这通常指的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
失听这个词是由“失”和“听”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失”表示失去,“听”表示听力。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常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医学术语出现。
在社会文化中,失听可能与残疾、沟通障碍等议题相关联。社会对于失听人群的关注和理解,以及相关辅助技术的开发,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失听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沟通障碍、孤独感和社会排斥的联想。它也可能唤起对那些克服听力障碍,依然积极生活的人的敬意。
在个人生活中,失听可能与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健康问题相关,或者在工作中与听力保护和职业健康相关。
在诗歌中,失听可以被用来比喻心灵的封闭: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选择了失听, 只为了在内心的宁静中找到自我。
失听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画面,如一个人戴着助听器坐在窗边,或者在无声的世界中寻找声音的痕迹。
在不同语言中,失听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都是指听力丧失。例如,英语中的“deafness”或“hearing loss”。
失听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不仅是一个医学术语,也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提醒我们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对听力障碍人群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对失听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