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3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32:25
词汇“失君”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
“失君”字面意思是指失去君主或领导者。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指的是君主去世或被废黜,导致国家或地区失去领导者。
由于“失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这个词,用以描述某个朝代或国家的君主更迭或政权变动。
“失君”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失”和“君”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君”通常指君主或领导者,“失”则表示失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君主的地位极为重要,君主的更迭往往伴随着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因此,“失君”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社会意义。
对于现代人来说,“失君”可能引发对历史变迁和政权更迭的联想,带有一定的历史沉重感和政治敏感性。
由于“失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它更多地出现在历史学*或文学创作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失君”用于描述一个虚构的历史场景,如:“在那场血雨腥风中,王国迎来了它的失君时刻,人民在黑暗中寻找新的希望。”
结合视觉和听觉,可以通过描绘古代宫廷的画面和古乐器的声音,来营造“失君”的氛围,如宫廷中的哀乐和朝臣的悲叹。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失君”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失去领导者的情况,如英语中的“loss of a ruler”。
“失君”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君主地位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