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8:07
“剑履上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带着剑和鞋子进入宫殿”。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制度,原本是指特许某位大臣可以不脱鞋、不卸剑直接进入宫殿,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信任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剑履上殿”常用来形容某人地位显赫,受到极大的尊重和信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小说或古装剧中,它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用以描绘古代官员的特殊待遇。
“剑履上殿”源自**古代的宫廷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殊荣誉的固定表达。
在古代社会,宫廷礼仪非常严格,能够剑履上殿的人通常是极为信任的重臣,这种特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忠诚观念。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尊贵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宫廷的辉煌和权力的集中。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古代文化时,它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词汇。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可以使用“剑履上殿”来描绘主角的特殊地位和荣耀。
想象一位身着古装的大臣,手持宝剑,步伐坚定地走进金碧辉煌的宫殿,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荣誉的象征”或“特权”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汇。
“剑履上殿”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古代的礼仪现象,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权力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威福莫比。
1.
【剑】
(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今之匕首。”-劒,人所带兵也。 、 《管子》-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为剑。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 、 虞世南《从军行》-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组词】
剑锷、 剑首、 剑气
2.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3.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4.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引证】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战国策·魏策》-苍鹰搏击于殿上。 、 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聊斋志异》-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 、 《汉书·黄霸传》-有举孝子者先上殿。 、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浮屠北有佛殿一所。
【组词】
宫殿、 殿陛、 殿直、 殿使、 殿脚人、 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