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6 04:2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6 04:28:05
剑走偏锋 这个词汇源自**武术的术语,原意是指在剑术中不按常规出招,而是选择一种非常规、出其不意的攻击方式。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被广泛用来形容在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时采取非常规、创新或冒险的方法。
剑走偏锋 这个词汇起源于**武术,后来逐渐被引申到其他领域,用以形容那些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的行为或思维方式。
在**文化中,剑走偏锋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态度,鼓励人们勇于创新和突破常规。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尤其受到推崇,特别是在科技和创意产业中。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创新、勇气和独特性。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往往希望传达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需要采用非常规的方法来解决,当时我们就采用了剑走偏锋的策略,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下,剑走偏锋,每一行诗都是一场冒险。”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剑客在月光下独自行走,突然他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挥剑,这一动作充满了力量和美感。这种视觉联想强化了剑走偏锋的冒险和创新意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或 "going against the grain",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创新和非常规的含义。
剑走偏锋 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启发我在解决问题时勇于尝试新方法。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1.
【剑】
(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今之匕首。”-劒,人所带兵也。 、 《管子》-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为剑。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 、 虞世南《从军行》-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组词】
剑锷、 剑首、 剑气
2.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3.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4.
【锋】
(形声。从金,夆fēng声。本义:刀、剑等的尖端或锐利部分)。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萧望之传》-底厉锋锷。
【组词】
锋端、 锋镝、 锋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