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8:42
词汇“人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人奴”字面意思是指被当作奴隶对待的人,即在社会关系中处于被支配、被剥削地位的人。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了人的尊严和自由被剥夺。
在文学作品中,“人奴”可能被用来描述历史上的奴隶制度,或者用来象征性地指代现代社会中某些被压迫的群体。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社会问题或者进行比喻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具体描述某一历史时期的奴隶制度。
“人奴”这个词汇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奴隶制度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制度被废除,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逐渐降低。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者特定的社会讨论中。
在**历史上,奴隶制度曾经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被废除,人们更加强调平等和自由。因此,“人奴”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更多地被用来反思历史,或者在讨论社会不公时使用。
这个词汇通常会引发人们对不平等、压迫和剥削的负面情感反应。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苦难,以及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某些不公正现象。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学*和讨论历史、社会问题时,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人奴”这个词汇用于象征性的表达,比如在诗歌中用来比喻现代社会中的某种被压迫状态。
由于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黑暗、束缚的视觉形象,以及沉重的、压抑的听觉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slave”(英语中的奴隶)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都指向被剥夺自由和尊严的状态。
“人奴”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社会状态,以及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倡导平等和正义。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奴】
(会意。从女,从又。女指女奴,又(手)指用手掠夺之。一说又(手)指女奴从事劳动。本义:奴隶;奴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 、 《周礼·司厉》-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从群奴而驰。 、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庸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