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9:29
姑置勿论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姑且放在一边不讨论”。这个成语用来表示在讨论某个问题时,暂时不考虑或不涉及某个方面或细节,以便集中精力处理其他更为重要或紧急的事项。
“姑置勿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的“姑置”意为“姑且放置”,“勿论”意为“不要讨论”。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至今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和“适度”,“姑置勿论”体现了这种思想,即在处理问题时,有时需要适度地忽略一些非关键因素,以达到更好的整体效果。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理性、冷静的感觉,它暗示了一种策略性的思考方式,即在复杂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关注最重要的部分,而暂时忽略其他。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组织会议时使用“姑置勿论”来引导团队先解决紧急问题,而将一些争议较大的议题留待后续讨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姑置勿论”来表达一种超然的态度,例如:
世事纷扰姑置勿论, 心随流水去无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复杂的迷宫前,选择性地忽略一些路径,直接走向出口。在音乐中,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段旋律中的暂停或跳跃,象征性地表示忽略某些音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t aside for now”或“not to be discussed at this moment”,虽然不如“姑置勿论”那样简洁和富有文化内涵,但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姑置勿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提供了策略性的选择,而且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也体现了中庸和适度的智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处理复杂的问题。
九原不可作,欧、苏姑置勿论;如世所谓六君子者,公将何愧。
夫留都自府部科道而下,庸流冗员,~。
1.
【姑】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姑,夫母也。 、 《尔雅》-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 《白虎通》-如母而非母也,姑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
【组词】
翁姑;姑嫜
2.
【置】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置,赦也。 、 《汉书·尹赏传》。注:“放也。”-见十置一。 、 《史记·淮阴侯列传》-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 《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3.
【勿】
(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州里’当作‘士大夫’。”-勿,州里所建旗,…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
不。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 、 《孟子·告子上》-贤者能勿丧。 、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 、
4.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