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2:41
词汇“命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涉及对已故人物的评价和尊称。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命谥”进行深入分析:
“命谥”是指古代帝王、贵族或重要人物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品德,由朝廷或家族授予的尊称。这个称号通常包含了对逝者品德、功绩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褒贬意义。
“命谥”一词源于古代**的礼仪制度,最早见于周朝,后经历代王朝的规范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谥法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制度在清朝末年逐渐废止。
在**传统文化中,命谥是对一个人一生评价的重要方式,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它不仅是对个人的尊称,也是对后世的警示和教育。
提到“命谥”,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仪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先人的敬仰。
在现代社会,虽然命谥制度已不复存在,但在讨论历史人物或进行文化传承时,了解和使用“命谥”这一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命谥”来增强故事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想象古代朝廷中,官员们讨论某位逝者的命谥,场景庄重而肃穆,音乐可能是古琴的悠扬之声,画面则是古代宫廷的富丽堂皇。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天皇谥号、欧洲的爵位称号等,也有类似的对已故人物的尊称制度,但具体形式和含义各有不同。
“命谥”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一种方式。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命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
2.
【谥】
(形声。从言,益声。用言论给予褒贬,故从言。本作“諡”。本义: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同本义。
【引证】
《北堂书钞》引《说文》-谥,行之迹也。 、 《白虎通》-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 、 《礼记·表记》-先王谥以尊名。 、 《论衡·道应》-诔生时所行为之谥。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增谥美显,荣于身后。
【组词】
谥法、 谥宝、 谥谱、 谥名
授与,加封;尤指死后追封。
【引证】
王褒《洞箫赋》-幸德谥为洞箫兮。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
【组词】
谥告、 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