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1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13:43
刻像 的字面意思是指雕刻或塑造的形象,通常指的是通过雕刻技术制作的人或动物的形象。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雕刻材料(如石头、木头、金属等)来创造出具有特定形象的作品。
在文学中,刻像 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某人的形象或性格特征,如“他的性格就像刻像,坚定而不可动摇。”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实际的雕刻作品,如“这座公园里有著名的刻像。”在专业领域,如艺术史或雕塑学,刻像 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雕塑作品。
同义词:雕像、塑像、雕塑
反义词:绘画、素描
刻像 这个词源于古汉语,其中“刻”指的是雕刻的动作,“像”指的是形象或相似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基本的艺术和工艺含义。
在许多文化中,刻像 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表现形式。例如,古埃及的石雕像、希腊的雕像以及的石刻艺术都是各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刻像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信仰。
刻像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艺术的精湛技艺以及永恒的美。它可能唤起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艺术创作的敬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观过一个艺术博物馆,那里展示了许多古代的刻像作品。这些作品的精细工艺和历史背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艺术和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刻像:
在时间的河流中,
**尊刻像静静伫立,
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刻像 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石雕,伴随着沉重的石材敲击声,以及艺术家专注的眼神和手中的工具。视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历经风霜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古老雕像。
在不同文化中,刻像 的概念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像被视为艺术的典范,而在东方文化中,如**的石刻艺术则展现了不同的审美和技术特点。
刻像 这个词不仅代表了雕刻艺术的一种形式,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欣赏艺术的多面性和其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升我的表达能力。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