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0:51
应援(yìng yuán)是一个汉语词汇,最初来源于日语“応援”(おうえん),意为支持、援助或加油。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用于描述粉丝为偶像、**员或团队提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支持,如参加演唱会、比赛现场加油、制作横幅和灯牌等。
应援一词源自日语,随着日本流行文化(如动漫、偶像文化)的全球传播,这一词汇也被引入中文,并逐渐在中文语境中发展出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在东亚文化中,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应援文化非常盛行。粉丝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偶像的支持,这种文化现象也逐渐影响到**,形成了独特的粉丝文化。
应援一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热情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团结、热情和忠诚。这种情感反应在粉丝文化中尤为明显,粉丝们通过应援活动表达对偶像的爱和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次音乐会的应援活动,感受到了粉丝们的热情和团结,这种经历让我对应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将应援融入到描述团结和热情的场景中:
星光下的应援,
是心中不灭的火焰,
照亮前行的路,
温暖彼此的心田。
应援活动常常伴随着鲜艳的横幅、灯牌和统一的服装,这些视觉元素让人联想到活力和热情。同时,应援歌曲和口号的重复播放,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听觉印象。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应援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pport”或“cheer on”,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应援在中文中的特定含义。
应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活力的词汇,它在粉丝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学*和分析应援,我更加理解了粉丝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认识到了语言在表达情感和社会现象中的重要作用。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援】
(形声。从手,爰(yuán)声。本义:拉,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援,引也。 、 《诗·大雅·皇矣》-无然畔援。 、 《礼记·缁衣》-不援其所不及。 、 《礼记·中庸》-不援上。 、 《豆棚闲话》-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 、 《左传》-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
【组词】
援及、 援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