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4:23
应时: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适合时令”或“及时”。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事物或行为与当前的时间、季节或环境相适应,符合时宜。
“应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强调与时间的协调和适应。
在**文化中,“应时”常常与顺应自然、尊重季节变化的观念相联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
“应时”这个词给人一种及时、恰当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效率和适宜性,有助于提升对事物处理的正面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应时”来评价食物的新鲜度或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例如,“这个季节的水果真是应时,特别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雨应时落,润物细无声。”
想象一幅画面:春天的田野上,农民们应时地播种,鸟鸣声和风声交织,构成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
在英语中,“seasonal”或“timely”可以对应“应时”的概念,但“应时”更强调与特定时间点的契合和适应。
“应时”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指时间上的适宜,还包含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应时”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