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8:01
词汇“污毁”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污”和“毁”。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污毁”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污毁”字面意思是指污染和破坏,通常用来描述对环境、物品或名誉的严重损害。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污染或破坏行为,导致某物失去原有的价值或状态。
“污”字古已有之,原指脏物,后引申为污染、玷污之意。“毁”字则指破坏、毁坏。两个字组合成“污毁”,强调了污染和破坏的双重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对环境的保护和自然和谐的追求一直很重要。因此,“污毁”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污毁”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破坏、损失和不公。它可能引发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对不负责任行为的谴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环境污染的**,比如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毁,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污毁”来表达对自然美景被破坏的哀叹,如:
昔日碧波荡漾,
今朝污毁成殇。
看到“污毁”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被污染的河流、被砍伐的森林等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环境破坏带来的自然声音的消失。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ollute and destroy”,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污毁”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提醒我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污毁”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环境破坏的担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1.
【污】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引证】
《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
2.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