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8:16
“弱如扶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人的身体或状态非常虚弱,就像需要扶着才能站立的病人一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身体状况极差,或者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非常无力。
在文学作品中,“弱如扶病”常用来描绘人物的病态或脆弱,增强情感色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体力或精神状态不佳。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病人的具体状况。
“弱如扶病”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疾病和虚弱的传统描述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身体或精神虚弱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健康被视为重要的生活基础,因此描述虚弱的成语如“弱如扶病”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描述了身体的状况,也反映了社会对健康和疾病的关注。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同情和担忧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需要帮助和关怀的弱者,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保护欲。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弱如扶病”来形容一位因病长期卧床的朋友,这个成语准确地表达了她的身体状况,也让其他人更容易理解她的困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无力,花落如雨,她的笑容,弱如扶病。”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瘦弱的人依靠拐杖或他人支撑行走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微弱的呼吸声或无力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weak as a kitten”或“frail as a leaf”,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传达了虚弱的意味。
“弱如扶病”这个成语在描述身体或精神虚弱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状态,还带有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命名。
1.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4.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