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5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55:56
词汇“弱土”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专业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词汇。由于缺乏具体的上下文,我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弱土”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土质较弱,即土壤的结构、强度或稳定性较差。在工程领域,这可能指的是那些承载力低、易受侵蚀或易发生沉降的土壤类型。
在不同的语境下,“弱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弱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与工程学和农业的发展有关。随着人类对土壤性质认识的深入,这类词汇逐渐被创造和使用。
在某些地区,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建筑安全,因此“弱土”这类词汇在这些地区的使用频率可能更高。
提到“弱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脆弱、不稳定和需要保护的意象,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弱土”这个词,但在讨论土壤保护、土地开发或农业生产时,了解这类词汇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弱土”作为一个象征,代表那些需要被关注和保护的自然资源。
想象一片贫瘠的土地,风沙漫天,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弱土”的意象。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土质较弱的情况,但其具体的使用和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弱土”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领域中却非常重要。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在必要时进行准确的沟通和表达。
1.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