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8:51
干贝:干贝是一种海味食品,主要由扇贝的闭壳肌干燥制成。它具有独特的海鲜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常用于中式烹饪中增加菜肴的鲜味。
干贝一词源自中文,“干”指干燥,“贝”指贝类。在古代,干贝是珍贵的海味,常作为贡品或高级食材。随着时间的推移,干贝的加工和使用方法逐渐普及。
在中国文化中,干贝象征着富贵和吉祥,常用于节日或庆典的菜肴中。它也是中华料理中常见的调味品,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鲜味的追求。
干贝给人以海洋的联想,带来一种清新和奢华的感觉。它也让人想到家庭聚餐和传统节日的温馨氛围。
在家庭烹饪中,干贝常被用来制作汤或炒菜,增加菜肴的层次感和鲜味。例如,干贝炒饭或干贝炖鸡汤都是受欢迎的家常菜。
在诗歌中,干贝可以被描绘为海洋的珍珠,象征着珍贵和美好:
海之珍宝,干贝如珠, 鲜味悠长,滋味无穷。 烹饪佳肴,增添风采, 家庭团聚,共享天伦。
干贝的图片通常展示其金黄色的外观和细腻的纹理,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在听觉上,提到干贝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烹饪时的滋滋声或家人围坐餐桌的欢声笑语。
在不同文化中,干贝或类似的海味食品也有不同的名称和使用方式。例如,在日本,类似的食品称为“帆立貝”,在烹饪中也有广泛应用。
干贝作为一种海味食品,不仅在烹饪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了解和使用干贝,不仅丰富了我的饮食体验,也加深了我对中华料理文化的理解。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贝】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