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9:47
干路:在交通领域,“干路”指的是城市或地区中主要承担交通流量、连接重要地点的道路,通常是高速公路、主干道或主要街道。这些道路设计用于承载大量的车辆通行,是交通网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干路”一词源自汉语,其中“干”字在这里指的是主要的、核心的部分,而“路”则是道路的意思。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个词在交通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语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干路”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骨架,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也是城市形象和功能的重要体现。
“干路”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快速和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它代表了城市的发展和活力,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干路来规划出行路线,因为它通常是最快捷的选择。例如,从家到办公室,我总是选择通过干路,以避免交通堵塞。
在诗歌中,可以将“干路”比喻为人生旅途中的主要路径,象征着选择和方向:
人生如干路,纵横交错, 每一步选择,皆是风景。
想象一辆车在干路上疾驰,周围是高楼大厦,车流不息,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和城市的喧嚣,形成一种现代都市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干路”可以对应为“arterial road”或“main road”,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都指代城市中的主要交通路线,但其具体的设计和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干路”作为一个交通领域的专业词汇,不仅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和文化变迁。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代城市的运作和生活方式。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