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6:19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指198年4月2日发生在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普里皮亚季市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核事故。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期影响。
在专业领域,该词汇常用于讨论核安全、环境灾难和应急管理。在文学和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灾难、警示或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
该词汇直接来源于事故发生地的名称“切尔诺贝利”和“核电站事故”的组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核灾难代名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对苏联及其后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核能的看法,也影响了相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结构。
该词汇通常引发人们对灾难、牺牲和长期影响的深刻反思。它可能唤起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未来预防类似**的警觉。
个人可能通过新闻报道、纪录片或书籍了解到这一**,从而在讨论核能或环境问题时引用这一案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上,时间凝固,记忆如辐射般扩散。”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被遗弃的普里皮亚季市和核电站的遗址,带来一种荒凉和警示的感觉。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沉重、悲伤的旋律。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Chernobyl nuclear disaster”,德语中的“Nuklearkatastrophe von Tschernobyl”,都传达了类似的意义和情感。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作为一个历史**,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也在文化和情感层面影响着人们。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核能的利弊,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
1.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2. 【尔】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同本义。
3.
【诺】
(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 )。
【引证】
《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诺,应也。 、 《诗·鲁颂·閟宫》-莫敢不诺。 、 《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组词】
诺诺、 诺唯、 诺许
4. 【贝】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
5.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6. 【核】
7.
【电】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电,阴阳激耀也。 、 《五经通义》-电,电光也。 、 《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
【组词】
电火
8.
【站】
(形声。从立,占声。本义:直立)。
站立,直立。以基本直立的姿势用双脚或一脚支撑自己。
【引证】
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凡射,或对贼、对把,站定观把子或贼人,不许看扣。
【组词】
站门子、 站眙、 站堂、 站柜台
9.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10.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