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5:22
词汇“[樵女]”是一个相对较少见的词汇,主要在中文古典文学或特定语境中出现。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樵女”进行深入分析:
“樵女”字面意思是指砍柴的女子。其中,“樵”指的是砍柴的人,通常是男性,而“女”则明确指女性。因此,“樵女”特指从事砍柴工作的女性。
在文学作品中,“樵女”常被用来描绘一种朴素、勤劳的女性形象,有时也用来象征某种自然、纯朴的生活方式。在口语或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讨论或历史背景介绍中。
“樵女”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也可能从事体力劳动的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仍保留其特有的文化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樵女常被赋予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意义。在一些古代诗词中,樵女的形象常与隐逸、清高的人生理想相联系。
对于我来说,“樵女”这个词带有一种古朴、自然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远离尘嚣的山林生活和简单的生活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应用,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樵女的形象常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思考现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樵女”:
山径幽幽,樵女歌声轻扬,
柴薪背上,岁月静好无疆。
想象中的樵女形象可能是一个身着简单衣物的女子,在山林中砍柴,背景是鸟鸣和风声,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宁静和和谐的视觉与听觉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樵女”的词汇,但类似的主题如自然与劳动的女性形象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樵女”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也象征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哲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的文化视野和表达深度。
1.
【樵】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樵,散木也。 、 《诗·小雅·白华》-樵彼桑薪。 、 《左传·醒公十二年》-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 、 《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樵蒸焜上。 、 《史记·淮阴侯传》-樵苏后炊。
【组词】
樵山、 樵米、 樵斧、 樵拾、 樵薪、 樵苏、 樵担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