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5:54
干货:字面意思指的是干燥的食品,如干果、干菜等。在现代汉语中,“干货”常被引申为指有实际价值、不含水分、不空洞的知识或信息。它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通常用于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场合,表示分享的内容是经过验证的、有用的信息。
“干货”一词最初来源于商业领域,指的是那些经过干燥处理的食品,以便于保存和运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引申为指代那些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的知识或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获取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重视。因此,“干货”这个词在网络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一种追求真实、实用信息的象征。
“干货”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经过时间考验、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在情感上给人以信任和依赖。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干货”,比如实用的生活技巧、有效的学习方法等,这些都能给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创作中,可以将“干货”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比如描述一个角色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干货”,从而解决问题或提升自己。
视觉上,“干货”可以联想到那些干燥、保存完好的食品,如干果、干菜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那些简洁、有力的信息传达,如清晰明了的演讲或讲解。
在英语中,“干货”可以对应为“hard facts”或“solid information”,都强调信息的实质性和可靠性。
“干货”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人们对真实、实用信息的追求,也反映了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价值的重新认识。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干货”这个词,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信息,提升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货】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引证】
《说文》-货,财也。 、 《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二曰货。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礼记·曲礼》-司货。 、 《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多货则伤于德。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 、 《韩非子·五蠹》-而货财寡。 、 《史记·项羽本纪》-贪于财货。 、 《商君书·立本》-治行则货积。 、 《聊斋志异·促织》-居为奇货。
【组词】
货儿、 货易、 货财、 货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