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8:33
清渭浊泾 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地理名称。渭水和泾水是两条流经陕西省的河流。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清澈的渭水和浑浊的泾水”,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明显区别或对比。
在文学作品中,清渭浊泾 常用来形容两种截然不同的品质或状态,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此成语来形容贾宝玉和薛蟠的性格差异。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此成语来描述两种不同的观点或行为方式。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环境科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水质或环境污染的问题。
同义词:泾渭分明、截然不同 反义词:如出一辙、一模一样
清渭浊泾 的词源直接来自于渭水和泾水的自然特征。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事物的对比和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地理或自然现象的描述。
在文化中,清渭浊泾 常被用来象征道德或品质上的对比,如清廉与腐败、真诚与虚伪等。这种用法反映了人对于事物本质差异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让人联想到清晰与混沌、纯净与污染的对立。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于清晰界限和明确选择的偏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或行为,例如在讨论政治立场或个人价值观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清渭流波映明月,
浊泾泥沙掩星光。
世间万象皆如此,
明暗交织梦一场。
想象一幅画面,一边是清澈的渭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另一边是浑浊的泾水带着泥沙。这样的对比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作品表现出来,或者通过音乐中的对比旋律来传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lear as crystal and muddy as clay",用来描述事物的明显对比。
清渭浊泾 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表达对比和差异时非常有力。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于事物本质对比的重视,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北有~,兰池周曲。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渭】 古州名。 北魏庄帝置。清代为巩昌府,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西南。
3.
【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曰北阳水。-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
4.
【泾】
(形声。从水,巠声。本义:泾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泾,泾水也。 、 《周礼·职方氏》-雍州其川,泾汭。 、 《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