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5:35
“从甥”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与自己同辈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即侄子或侄女。在家族关系中,从甥是较为亲近的旁系亲属。
在文学作品中,“从甥”一词可能用于描述家族关系或强调人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如“侄子”或“侄女”常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境中仍可见到。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社会学中,可能会使用“从甥”来精确描述亲属关系。
“从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从”表示旁系,“甥”指外甥,即姐妹的儿子。随着语言的发展,“从甥”逐渐被“侄子”和“侄女”所替代,但在某些地区或方言中仍保留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亲属关系非常重要,因此“从甥”这样的词汇在描述和维护家族关系中扮演着角色。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从甥”一词可能唤起对家族温暖和亲情的联想,也可能让人想到传统和家族的责任感。
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会有与从甥互动的经历,如参加从甥的生日派对,或是教导他们学*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从甥”来表达对家族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春风拂过柳梢头, 从甥笑语满庭秋。 愿你前程似锦绣, 家族荣光永流传。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温馨的家庭聚会,孩子们(从甥们)围绕着长辈,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温馨的家庭音乐。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nephew”(侄子)和“niece”(侄女)。不同文化中对亲属关系的称呼和重视程度各不相同。
“从甥”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家族文化和传统意义。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和社会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甥】
(形声。从男,生声。本义:姐妹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甥,谓我舅者,我谓之甥。 、 《释名》-舅谓姊妹之子曰甥。甥亦生也。出配他男而生,故其制字男傍作生也。 、 《国语·晋语》-青阳,方雷氏之甥也。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组词】
甥徒、 甥孙、 甥婿、 甥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