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2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25:00
词汇“从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于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从献”的字面意思是指跟随或参与某种献礼或祭祀活动。在古代,这可能涉及到跟随君主或贵族参与重要的**或政治仪式,献上贡品或表达忠诚。
由于“从献”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历史书籍或特定的文化研究中,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庄重、古朴的氛围。
“从献”可能源于古代汉语中的“从”(跟随)和“献”(献上)两个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参与”、“献礼”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在古代,从献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体现了个人或集体对权威的忠诚和尊重。这种行为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都有体现,是古代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一部分。
提到“从献”,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仪式、忠诚与奉献的精神。这种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敬畏。
由于“从献”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情境。然而,在参观历史遗迹或阅读古代文献时,可能会间接接触到这个概念。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从献”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表达对传统、历史或某种信仰的尊重和追随。
结合古代祭祀的场景,可以想象到庄重的音乐、华丽的服饰和肃穆的氛围,这些都是“从献”可能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participate in a ritual”(参与仪式)或“offer tribute”(献上贡品),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会有所不同。
“从献”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某些重要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